现在捐赠

CARF基金会

13 1 月, 25

Anto Bezingar,来自印度的神学院学生

印度神学院学生 Anto Bezingar:"我的国家需要更多的牧师"。

他隶属于印度喀拉拉邦内亚廷卡拉教区,来自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家庭,家中有两个兄弟。

来自印度的神学院学生安托-本齐加尔 17 岁进入神学院。现年 26 岁(2025 年)的他正在神学院攻读神学四年级。 纳瓦拉大学的教会院系 并居住在潘普洛纳的比达索亚国际神学院。

得益于父母的基督教教育,他从小就发现了上帝的爱。

安托从小就发现了上帝的爱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从家庭、慕道和协会的培养中获得了所需的精神营养。 小路.通过我父母的祈祷生活、他们对基督的完全信任和对至圣玛利亚的虔诚,我开始意识到上帝的爱,我全能的父亲。

因为对他来说 家庭教育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感谢的财富。.一种留在我们灵魂深处的基督教教义。

潘普洛纳比达索亚神学院
安托(照片中央)和其他来自印度的神学生在一起。

代代相传的信仰

"像我自己的家庭一样,喀拉拉(南印度)家庭通常有 拥有代代相传的根深蒂固的天主教信仰.这位年轻的印度神学院学生说:"这种在家庭祈祷和灵修实践方面的决心可以为寻求加强信仰的欧洲家庭上宝贵的一课。

童年时,担任辅祭的经历让他萌生了成为一名天主教神父的强烈愿望。完成中学学业后,他于 2015 年 5 月 31 日进入神学院。他怀着极大的喜悦和希望记住了这个确切的日子。

5

基督教在印度教区的起源

基督教在其教区的起源 (内亚廷卡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600 年,当时一群天主教徒接受了圣方济各-泽维尔的洗礼,并在该地区的一些地方定居下来,如内亚廷加拉(Neyyattinkara)、弗拉坦卡拉(Vlathankara)、阿马拉维拉(Amaravila)和帕拉萨拉(Parassala)。

1707 年,耶稣会传教士塞维利亚-博尔吉斯神父(Fr. Severia Borgis)创建了奈莫传教所。第一批皈依者来自奈尔社区,该教区的第一座教堂于 1775 年在阿马拉维拉建成。

天主教徒的 11 %

但在 20 世纪初,随着圣人的传教活动,天主教信仰在他的教区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阿洛伊修斯-玛利亚-本齐格大主教 (强迫症)。

"安托说:"他圣洁的生活、他强有力的领导、他的传教热情以及他对传教神父的慷慨帮助,为多个教会团体的形成和许多教堂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最后,1996 年 6 月 14 日,圣若望-保罗二世通过诏书 Ad Aptius Provehendum 建立了内亚廷卡拉拉丁教区。

如今,该教区的总人口为 146.7 万、 其中 160 795 人是天主教徒,即 11 % 人。

牧师短缺:一项重大挑战

"安托说:"与总人口相比,天主教人口相对较少,因此有可能需要向更多的人福传和传播福音。

矛盾的是,印度的这一地区有许多堂区和传教中心,教区为其信众提供充分的牧灵关怀责任重大,因为印度人民尊重 "教友"。 天主教神父 并对他极为尊敬。

欧洲人能从印度学到什么?

牧师的短缺并不妨碍 喀拉拉邦的教区生活非常活跃充满活力的社区,培养对教会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这位年轻的神修院修士说:"这可以激励欧洲的教区:为年轻人创造更具吸引力和包容性的环境。

贝达索阿音乐节
安托的同学在比达索阿(Bidasoa)的年终庆典上扮成墨西哥舞者表演。

印度的文化和宗教多样性

安托-本齐加尔所在的喀拉拉邦的另一个财富是融合了印度教、基督教和穆斯林传统的丰富文化遗产。在他看来,这种文化多样性造就了一个独特而充满活力的社会,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们可以在这里共同生活和工作。

"他说:"我认为这一特色可以激励欧洲人接受文化多样性,并从不同的传统中学习。

欧洲人也可以从他们的国家学到如何克服困难:"喀拉拉邦面临着无数挑战,包括自然灾害和社会经济问题。然而,喀拉拉邦人民表现出了非凡的韧性,能够克服这些挑战。 强烈的社区意识,以克服这些逆境.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可以激励欧洲人面对自己的困难。

比达索亚丰富多彩的生活

但是,安托-本齐加尔也对西班牙有了深刻的了解。除了语言给他带来的国际视野,还有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和不同的思维方式。

当然,正如他所说,西班牙丰富的历史和艺术让他对这个国家的过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最重要的是 国际视角 比达索亚国际研讨会: "她满意地说:"与来自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接触,可以促进理解、宽容和更广阔的世界观。

在此基础上,他又增加了广泛的神学、精神、人文和社区培养,因为对他来说,在神学院生活可以培养社区意识和共同价值观。

"我正在学习如何在这一精神旅程中与他人更亲密地相处、培养关系和相互支持。此外,我所获得的牧灵经验,如在当地教区做义工或与边缘化社区合作,对服务他人也非常有价值。所有这些 有助于更深层次的个人成长、 她总结说:"我的目标是管理时间、自律和培养内心的平和"。

印度安托-本齐加尔神学院培训

21 世纪牧师的七个特征

面对回国后将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位来自印度的年轻神学院学生敢于推出 21 世纪牧师的七大特征,其目的就是为他所服务的人们而活。

1. 真实可信

  • 今天的年轻人重视真实性。年轻牧师必须真实可信,将自己展现为一个有真实生活经历和奋斗历程的人。
  • 平易近人是关键。年轻的牧师必须营造一种开放和欢迎的氛围,让人们能够自在地分享他们的想法和关切。

2.技术专家,善于沟通

  • 在当今的数字时代,年轻的牧师应该能够自如地使用技术与人沟通。这可能涉及社交媒体、在线平台和数字交流工具。
  • 较强的沟通能力对于布道、教学和辅导至关重要。年轻的司铎应该能够以清晰而有吸引力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信仰。

3.富有同情心和包容性

  • 年轻的牧师必须富有同情心和理解力,对各行各业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 它应该包容和欢迎所有人,无论其背景、性取向或信仰如何。

4.充满激情,以使命为动力

  • 年轻牧师必须对自己的信仰充满热情,并积极为他人服务。他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感和改变世界的愿望。
  • 他应该愿意超越牧师的传统角色,参与社会正义问题,为边缘化群体代言。

5.乐于学习和成长

  • 世界在不断变化,年轻的神父必须乐于学习和成长。他应该愿意采纳新思想,适应社区不断变化的需求。
  • 应寻求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机会。

6.注重协作和团队精神

  • 这个时代的神父必须作为一个团队,与其他神父、宗教领袖和平信徒合作。
  • 他们必须愿意分享自己的天赋和才能,支持他人的工作。

7.对科学研究持开放态度

  • 年轻的牧师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对待科学,承认科学对我们了解宇宙的贡献。与科学家进行相互尊重的对话有助于弥合信仰与科学之间的鸿沟。这可以加深对双方观点的理解。
  • 但最重要的是,神父必须努力保持圣洁,不断祈祷。

Marta Santín专门研究宗教信息的记者。